鋼模板又稱免拆模板網,是采用混凝土澆注而成,顯著地減少了通常與木材、膠合板、或鋼板等傳統封模板對混凝土壓力中的孔隙水壓力及氣泡的排除;鋼模板結構混凝土澆注成形后,形成了一個理想的粗糙界面。鋼模板自上市以來,憑借著本獨特的優勢逐漸替代了木模板。
下面咱們就來談談關于鋼模板具有的優勢:
1、鋼模板的強度比較高,運用壽命長、經久耐用,可以完成疾速的周轉。
2、鋼模板的的剛度比較強,可長期運用,不發作彎折變形。
3、分量比較輕,便于裝置運用,模板的吸附力小,簡單成型脫模。
4、鋼模板的制造精度比較高,不會簡單的發作變形,色澤度比較高,剛制成的鋼模板表面光潔密實。
5、可以在必定程度上緩解了森林資源短缺的問題。
但是在鋼模板的制作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一、鋼模板對修建規范化需求很高。一般鋼模板都是事先設計、規范化生產的。假如一幢修建是對稱平面或有 多幢一樣平面的修建,鋼模板的運用次數就會大大提高。反之,假如修建結構不規范,比方有很多杰出構件,就需求 對鋼模進行更改,而這通常需求較多的時刻和費用。
二、對管理水平的需求大大提高。愈加專業化的鋼模板,天然需求專業的管理人員。由于鋼模板較重,需求通 過吊機裝置,對工人的操作施工水平有著很高的需求。假如管理人員的熟練度不夠,甚至還不如木模板的效率高。
目前,我國已經能夠熟練建造長大跨徑、深水基礎橋梁,橋梁建設技術躋身世界前列。據交通部部長黃鎮東介紹,如預應力混凝土梁橋、各式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建設,我國都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和發展。我國先后建成了江陰長江大橋、虎門大橋、萬縣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等一批技術含量高、在世界上有影響的重大工程項目。江陰長江大橋主跨跨徑1385米,是20世紀我國修建的跨度最大的橋梁,居世界同類斜拉懸索橋第四位。萬縣長江大橋特大跨鋼筋混凝土拱橋設計和施工,是一項國際創新的技術,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㈤T大橋建設成套技術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國有著悠久的建橋歷史,“趙州橋”等一批名橋在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文化中熠熠生輝。但在解放以前,我國橋梁建設還十分落后,仍處于只能建造石拱橋的時代,全國只在黃河上有一座1906年由比利時人修建的鐵路橋。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橋梁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奮起直追世界先進水平的快速發展時期。
蘇通大橋的建成,更為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史添加了絢爛的一筆----全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橋.主跨1088米.
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采用保障了我國橋梁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各類公路橋梁24萬座,共計865萬延米,其中特大橋1139座,大橋12741座。這些橋梁造型優美,美觀實用,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
目前,木材節約發展中心副主任喻迺秋在接受《中華建筑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我國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木材的砍伐速度很難與其生長的速度成正比,國內的建筑用木材缺口很大。那么,如何滿足建筑、家具等行業對木材的需求?以鋼代木是形勢所迫。
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的木材消耗量達3億多立方米。其中,進口木材量達1億多立方米,占我國木材使用總量的40%左右。雖然我國正在竭力擴大人造林的種植面積,但因樹種單一、材質差,很難滿足建筑、家具等行業對木材的需求。尤其是結構性木材的供需矛盾將長期存在。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喻迺秋認為,一方面,要大力推廣以鋼代木,運用鋼、鋁等金屬材料替代木材,使用新型建筑模板,大量運用不銹鋼、鋁合金及鋁塑門窗和家具;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大木材的防腐科研力度,保護好現有的木材種植基地,盡量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在各地建立和發展一批木材防腐企業。這樣,不僅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工程質量,而且能減少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木材消耗量,保護我國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她強調,以鋼代木,節約木材,保護森林,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對于模板腳手架生產、租賃企業來講,以鋼代木無疑是一個機遇與挑戰。